
跑姿錯誤免驚慌,一起來檢視自己的跑姿
跑步是一項私人的運動,無論是矮、高個子都可以跑步,孩童或老年人也可以參與。講究個人風格的跑步,自然也會延伸、差異極大的跑步姿勢。大迫傑與基普喬格的跑姿就可能略有不同。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合乎所有人的跑步姿勢呢?
跑步是一項私人的運動,無論是矮、高個子都可以跑步,孩童或老年人也可以參與。講究個人風格的跑步,自然也會延伸、差異極大的跑步姿勢。大迫傑與基普喬格的跑姿就可能略有不同。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合乎所有人的跑步姿勢呢?
上週四結束的全運會馬拉松項目,比賽於早上六點鳴槍起跑,根據當時中央氣象局的數據顯示,氣溫約在攝氏 27~30°C 左右,濕度則是 70%。開賽約一小時之後氣溫直線飆升,在沿路沒有遮蔽的情況下,選手的體感溫度也不斷提高,因此造成許多選手選擇棄賽,最終完賽的選手也有許多人發生熱傷害的情況,以下內容帶大家了解到影響到跑步時的配速,甚至身體機能的兩大關鍵因素—溫度及溼度。
鵝掌肌腱起源於骨盆,終止在膝關節內側下方約5公分處,
介於鵝掌肌腱及脛骨之間的是「鵝掌肌腱滑囊」,
由於鵝掌肌腱炎及鵝掌肌腱滑囊炎都會造成膝蓋內側下方的持續疼痛
在跑步的過程中,膝蓋會反覆彎曲、伸直,而小腿的內、外轉動,對於膝蓋也會產生一定的負擔,不正確的跑姿更是容易導致膝蓋內側壓過大,因此鵝掌肌腱炎也是跑者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
若是發生疑似鵝掌肌腱炎的情況,初期建議以消腫、休息為主,透過冰敷、熱敷、肌內效貼紮都可以有效消除腫脹,若一周內無法消腫,建議到附近醫院復健科或是骨科診所進一步檢查。
鵝掌肌腱並非單一肌肉,而是由「縫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三塊負責膝蓋彎曲肌肉的肌腱統稱,因為這三條肌腱並排在一起,就像是「鵝掌」一樣而得名,以下內容帶大家認識這三條肌肉。
夏至剛過,近期氣溫逐漸上升,體感溫度更是感覺再翻倍,
世界跑步日定於每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三,在這天無論男女老幼,任何國籍種族,富貴抑或貧窮,能跑得多快多慢、多長多遠也沒關係,都同樣可以參與世界跑步日活動,今年的 6 月 7 日,一起跑起來吧!
近年來,隨著夏季溫度持續攀升,以及品牌、賽事及選手們的推廣,越野跑開始成為跑者們夏季交叉訓練的心頭好。
從柏油路面跑入落葉紛飛的林道,投身大自然的感覺令人嚮往,但是你知道在路跑和越野跑有什麼不一樣?該注意哪些事情,才能享受山林涼,又不會受傷呢?
一般訓練上,我們比較常用雙邊(雙手、雙腳)來進行訓練,而單邊訓練顧名思義是只使用單手或單腳來進行訓練,比起雙邊訓練,更需要核心的穩定以及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對於肌力、肌耐力的訓練強度比較大,訓練效果會比較好。
跑步從跨出、支撐到推蹬的過程都是單腳,並不會有雙腳落地的時候,所以進行單邊訓練會更符合跑步的動作形態。另外,進行單腳訓練的時候,核心肌肉的參與會比雙腳更多,所以有強化核心的效果,以下就介紹
一般練跑通常著重於累積跑量、速度訓練與肌力訓練等「可見成效」的訓練,事實上,「呼吸」這項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對跑步影響相當大,更能減少傷害風險。如果有上過初心班的學生,應該會記得教練說過,呼吸會隨著每個人的習慣和配速而有所不同,找到能跟當下配速搭配的呼吸節奏,才是最重要的。看似因人而異的呼吸方式,其實也是有大學問的,或許稍微改變一下呼吸方式,就是你突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