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濕熱地區的台灣,跑者們在散熱方面似乎沒有感受到多大的優勢,加上夏天動輒 35 度以上的高溫,更是讓跑者們叫苦連天。但對於有著長遠目標、或是目標賽事就在年底的跑者,總不能因此整個夏天都不訓練吧?面對這種不利於耐力訓練的高溫濕熱環境,跑者們可以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呢?

炎熱天氣練跑注意事項

運動中身體會產生大量熱能,為了散熱,會透過排汗以及將血液流向皮膚作為降溫的主要方式,然而汗水只有在蒸發後才能有效散熱。當空氣中的含水量較高,即處於高濕度(75% 以上)的環境下,汗水將無法有效地蒸發出去,它們只會繼續停留在皮膚跟衣物上。若是持續無法有效散熱,最終容易導致跑步表現大幅下降,甚至出現中暑、熱衰竭的症狀,因此炎熱天氣練跑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在大太陽下練跑

如果時間允許,盡量將訓練安排在清晨傍晚的時段,或是在室內跑步機進行也可以。若真的沒辦法,則盡量選擇有遮蔭的地方進行,減少被太陽直接曝曬的時間。

盡可能讓皮膚接觸空氣

選擇輕薄透氣的裝備,並盡量讓更多皮膚接觸到空氣,以獲得最好的散熱效果。當然,也可以塗上適量的防曬乳,以及戴上透氣的帽子和太陽眼鏡。

保持水份補充

高溫環境會讓身體排出大量汗液,對大部分人來說,水分流失達體重 2% 以上時,耐力運動表現即受到影響,所以需要持續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在田徑場可以放在場邊方便補給,若是跑到戶外的話,最好能夠手持運動水壺或揹著水袋隨時補充,也可以多準備一瓶放在背包,結束後馬上喝。

放慢速度

千萬不要把冬天跟夏天的跑步表現相提並論,高溫潮濕的環境對跑步表現影響甚大,所以進入到夏季必須調整訓練配速,至於該調整多少則因人而異。

夏天想跑步的其他選擇—越野跑

在台灣,多數跑者會把賽事目標放在十二月和一月份,也就是過往台北馬、渣打馬的比賽期間,通常訓練課表會從九月開始進入週期,在九月之前,即可以安排越野跑做為訓練。

越野跑要考量的因素不只是速度和距離,所以強度和配速上不要以路跑訓練的方式做推算,建議以自身體感總運動時間來看會比較適合。例如平常習慣以六分速跑 15 公里,總運動時間約 90 分鐘,那麼在越野跑時,即可使用與平路六分速相同體感的運動強度,完成 90 分鐘即可,不用擔心練太少,越野跑反而會因為地形的關係,訓練到以往比較少用到的肌群。

選手們的精神時光屋—高地訓練

高地訓練(或稱高原訓練)成為跑者們的夏季訓練選項之一,這是因為高地訓練大多是在海拔 1,600-2,300 公尺的區間進行,因為空氣較稀薄,訓練環境相對涼爽許多,不過高地訓練需要待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效果,簡單版的可以安排約四天三夜的假期體驗一下。

此外,要注意的是高地訓練的海拔不能太高,因為如果氧氣太稀薄,將無法維持正常的訓練強度。而高地也不等於高山,並不是海拔有到就好,建議要找到一段能跑的平路進行訓練,避免太多的坡度變化。可惜的是,台灣海拔在 1,600 公尺以上的路大多很陡,因此能選擇的點不多,選手們較常去的有武陵農場及阿里山,但因為住宿有限,有興趣的跑者可以盡早規劃。

改做其他運動也不錯

自行車

騎自行車對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的肌力很有幫助,其中騎山路的效果最好。訓練時間上沒有特別限制,每次從一兩小時到半天都是正常範圍。

1+1運動

夏天不想跑太長太久,那只要跑步30-40分鐘,跑後可打籃球、羽球等任何球類運動,透過一加一運動達到足夠的訓練量,也可以跑後去健身房做肌力訓練,或是原地的徒手訓練,也都能慢慢累積運動量及強度。

如果接下來沒什麼賽事目標,或是只求完賽即可,那麼夏天改從事其他運動,有維持運動習慣基本上對於完賽都不是問題;但如果目標是全馬破三這類的,夏天不跑步只做其他運動替代可能不太夠,建議還是要搭配一些跑步訓練較為恰當。

總而言之,夏天做另一個代替訓練,在頻率、強度都做得扎實的情況下,待比賽前 8-12 週再開始進入跑步訓練,目的是找回跑步節奏、增加速度感與強度。如果替代訓練和跑步訓練都做得很完整,巔峰期可能剛好落在比賽時,不會輸給長年一直跑步的跑者。

資料來源:運動星球、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