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指出,14日有一波冷空氣襲台,北部低溫再下探,週四(15日)及週五(16日)氣溫也會短暫回升1至2度。

不過到了週六(17日),將再迎來「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的超強冷空氣,屆時北台灣低溫僅有12度,甚至更低;不僅如此,氣象局更指出,模式預測確實也有低於10度。

跑者們應該為了要怎樣穿而焦頭爛額了吧,以下提供一些賽事前中後的穿搭指南,讓大家有個參考依據。


賽前:暖身做充足 等待時也要穿暖暖
天冷雖然是破PB的好時機,但許多人也會因此忽略了重要的跑前熱身,若是時間允許,可以提早到會場,除了可以先了解會場規劃,也可以慢慢的開始熱身,從簡單的關節操,再到暖身跑、動態熱身,甚至加速跑等,讓肌肉慢慢被喚醒,身體也能漸漸的熱起來。

建議不要把賽事要穿的衣服穿著熱身,因為熱身完到起跑還有一段時間,若是穿著濕的衣服,在不動的情況下反而會覺得更冷,因此熱身後可以將身體擦乾再換上賽服。

進入起跑區等待起跑時,可以穿著雨衣或是不要的長袖服飾,目的是保持身體溫暖,否則之前的熱身就白費了,起跑後如果覺得身體已經熱開,便可以將其脫掉,丟進沿路的水站或路邊的垃圾桶。


賽中:保持核心溫度避免失溫
平常的跑步過程要避免核心溫度上升太快,當核心溫度過高時,肌肉收縮能力會下降,很容易出現電解質失衡、脫水、肌肉無力或熱抽筋、中暑或低血糖現象,雖然天氣冷可以讓核心溫度不過高,但相對的要避免失溫,一但產生失溫現象,便無法完成較複雜的動作,並且會開始產生輕微的顫抖、懈怠,甚至是口齒不清。

若是起跑前有套著雨衣、風衣或是長袖服飾保暖的跑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判斷,決定脫掉的時機,跑步的過程中也可以藉由適當的補給,提供更多可燃燒的熱量,進而維持體溫。

除此之外,耳朵、鼻子、手、腳都處於神經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冬天會格外怕冷,因此天冷跑步戴上帽子及頭巾,除了可以防止雨水汗水流滿臉,頭巾還可以保持耳朵的溫暖,雙手則可以戴上袖套及手套保暖,建議這類商品選擇時要以吸濕排汗、透氣為主,避免因為吸水反而越跑越冷。


賽後:保持身體乾燥避免著涼
經過高強度的賽事,或是平常較少訓練的人,在賽後免疫力是會下降的,此時病毒就容易入侵,一不小心著涼就容易出現感冒的狀況。

因此賽後不管是破PB的喜悅,還是沒達標的懊悔,雖然身體可能還覺得熱,但建議可以利用完賽浴巾先把身體擦乾,或是披著稍微防止熱量散失,領物後換上乾的服飾,避免著涼感冒,才能有好的身體狀態去慶祝或是開啟下一個訓練週期。

前面落落長,其實一直在說的只有一件事「做好保暖」,賽後也歡迎跑者們來最溫暖的第二個家—森林跑站坐坐,我有補給,你有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