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田徑到山徑︱新手必學的越野跑基礎知識與技巧
日前於美國峽谷越野賽 50 公里項目,在六百多位好手中脫穎而出,以 4 小時 13 分獲得第 19 名的張致遠,這是他人生第一場海外長距離越野賽事,不只是收穫滿滿心靈上的感動,也將集結過去的競賽經驗與訓練思維,並於 6 月 15 日起連續四個周六在森林跑站及另外三個山徑開設越野體驗課程。
日前於美國峽谷越野賽 50 公里項目,在六百多位好手中脫穎而出,以 4 小時 13 分獲得第 19 名的張致遠,這是他人生第一場海外長距離越野賽事,不只是收穫滿滿心靈上的感動,也將集結過去的競賽經驗與訓練思維,並於 6 月 15 日起連續四個周六在森林跑站及另外三個山徑開設越野體驗課程。
越野跑最近似乎很夯,那你試過了沒?對許多習慣公路、田徑場跑步的人來說,越野跑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是要知道,不同類型的跑步都有專項的好處及挑戰,跑者需要調整心態、技術和裝備。那怎麼做才能開啟你的越野跑之路,又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呢?
地處副熱帶氣候的台灣,嚴格來說並不特別適合訓練,但如果賽事目標是熱帶氣候的比賽,以此做為適應、模擬比賽特性卻相當到位。也是如此,許多跑者到夏季就會轉而投向其他運動,譬如戶外健行、登山、游泳或是潛水等等,但仍有一批死忠的跑者仍是鍾情於跑步上頭。
跑步是有氧運動,但跑者不應該只有這一種運動。為了圓滿一個人的身體發展,有另外三種運動相當重要,包含肌力訓練、活動度訓練和平衡訓練。這四種類型的運動都能改善健康、提高體能表現。只專注有氧訓練會讓心肺能力更好,但是加入另外三種訓練,對整體表現會更有幫助。
正如基普喬格有派翠克‧桑教練,大迫傑有彼特‧朱利安教練,大迫傑曾經說過:「如果選手是車子的話,教練就像是導航;儘管沒有導航系統,車子也能前進,但是在導航系統的輔助之下,兩人就能一起找到最好的道路。」教練對於跑者而言的意義不言而喻。
馬拉松訓練是一項挑戰,但在挑戰中蘊含了許多不可或缺的秘訣。艾米爾‧哲托貝克說:「如果你想要跑步,跑一英里就好,如果你想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就跑一場馬拉松。 」透過挑戰一場馬拉松,會帶給你截然不同的體驗與感動。馬拉松所象徵的不只是一項跑步運動,也是透過運動訓練呼應並調整自己的生活。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在 3 月 17 日圓滿落幕,從 2014 年取得銅標籤至今 (2023年金標籤),已走過十年光陰,是國內最大的戶外馬拉松,也是寫下許多歷史的經典競賽。我們只記得萬金石,有誰知道他的前身是金山馬拉松。
接著,就讓我們來說一個故事。
馬拉松及半程馬拉松,讓人害怕的首先是漫長、難以想像的距離。如果你從行政院前開始沿著台 1 線去跑,全程馬拉松距離將可以跨過埔心、抵達中壢 (通常大家都是搭火車)。很多人說,越長距離的路跑賽事如馬拉松,變數不僅更多,也出現得更頻繁。距離是一回事,更讓人害怕的長距離障礙是──撞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