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懂跑步的好處,所以沒有開始這項運動。」林威廷不無感慨地說道:「現在也不晚,但是如果能早點開始會更好。」加入語喬教練執教的初心跑步班,在班上會招喚大家一塊跑步的威廷,從不理解跑步到成為跑者,從一開始跑不完一公里,到現在能參加路跑賽事,短短數個月的跑步旅程,讓他看見未來的自己。

跑步啟蒙:南山人壽路跑種下的種子

自認為跟跑步沒有緣分的威廷,在去年 11 月參加了第一屆南山人壽臺北城市創意路跑。「那時候就跟同事一起去跑,路線也有跑上國道,那時候就覺得完賽的感覺滿不錯的,」他說道:「就在那個時候種下了一個種子,好像跑步還滿有趣的。」

跑步源自兩個核心原因

只有一個種子無法打動威廷踏入跑步,還需要撬動他的意志──威廷坦承說道:「在去年十二月去做健檢,發現血檢數字很不好看,我想是時候做出一點改變了。」健康是他最大的目標,這包含正常的健檢數據,以及合宜的腰圍。

一個小小的目標,卻需要大幅的改變與自我超越。威廷在 2025 年許下成為跑者的夢想──過去有嘗試重量訓練,但過程都斷斷續續,這次,他想換一個目標去挑戰。

照片來源:張信利

「我是在今年一月份開始跑步的,」他說:「一開始我都是在健身房裡跑,聽音樂或是看 youtube 之類。」威廷笑說自己有兩個在馬拉松賽事跑出成績的朋友,看著他們早上起床跑步,一開始會以為他們很瘋狂,但看著兩人樂在其中的模樣,也讓他思考著跑步是不是真的有甚麼樣的魅力。

「其中有一個當初只比我瘦一點而已,現在已經是很瘦削的跑者。很激勵我。」威廷說道,綜合以上幾個原因,他想要做出改變。

拋棄護膝的成長歷程

從一月份開始跑步的威廷,成長的道路上並非全然順遂。他搜尋了很多的跑步資訊與知識,盡可能地吸收並做為己用。但學理要與實務結合,仍需要一些時間去體驗。

「因為我體重比較重,所以一開始跑步,大概跑半公里膝蓋就會有點不舒服。」威廷說道:「到後來現在,不管速度隨便跑個五公里都很 OK 。」他笑說,跑步初期會防止膝蓋受傷,總是會戴上護膝練跑。

透過台北成大校友會學長的分享,他決定加入森跑初心班做訓練。

「我以前就知道森跑,很多學長都在森跑做過訓練,所以我對森跑的印象很好。」威廷說:「我自己之前練高爾夫球,或是做重訓,也是會請教練指導,所以加入森跑是很好的選擇。

在那之前,威廷都是一個人默默地在健身房、戶外跑步,有了語喬教練指導,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讓他的跑步生活更多了一點樂趣。一周四五天的跑步安排裡,雖然只有周三是固定上課,但其他時間也會約著群組內的夥伴,在課餘之外的時間一塊練跑。

「我自己是比較 I 的人,但因為是業務性質的工作,所以會比較外向一點。」威廷說:「大家一起跑步會比較有動力。」持續運動下來,威廷說跑步確實改變了很多事情,不管是工作時的耐心、面對挑戰的信心,以及瘦下來五六公斤,以及腰圍少了六公分。這些量化的數字,都顯現跑步是很棒的一件事。

威廷面露喜色地說道:「然後,我已經很久沒戴護膝了。

持續進步的跑步里程

事後來看,威廷不免感嘆幾年前該先認識跑步,不過,從現在開始似乎也不嫌遲。從一月份的新手入門至今,每個月都固定有六十公里的跑量,四月分更是爬上到一百公里。若是拿過去與現在對比,以前的他是完全對跑步無感,而現在則是沒固定去跑步會覺得少了甚麼。

 

「我慢慢地喜歡上跑步運動,才知道當時我兩個朋友為什麼都這麼瘋跑步。」他說道。

未來目標:台北馬拉松半程挑戰

日前才完成了國家地理路跑的他,與幾個朋友準備在秋季投入下一個階段的訓練,目標是在今年臺北馬拉松完成半程比賽。「我的態度比較保守,就慢慢地去做,以不受傷為前提。畢竟健康是我開始跑步的初衷。」

威廷說道:「我知道我以後會跑全馬,但目前都還不急,再等一兩年之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