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大半輩子都在醫院擔任護理師的華萍姐,看透了生老病死,也看遍人生百態,華萍姐說道:「甚麼家財萬貫、名車豪宅,等老了都用不著了,唯一會陪著你的,是你的健康。」日前才於森林跑站上完銀髮族運動體驗課的她,強力推薦 7 月 5 日(六)超慢跑體驗課程,為健康存一桶金。

年過花甲的華萍姐,人心不老,依舊保持著年輕、敢於學習新鮮事物的心情,對一切事物抱持開放的態度,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巧不巧,她是森林跑站肌力班郭治言教練的母親,陪伴森跑的日子長達七年光景,也是郭教練投身體能運動訓練的實驗者,不只獲得了健康,也獲得了美好、溫暖的親子關係。

#保持歸零心態維持年輕

熱愛工作與休閒運動的華萍姐,心態上非常年輕,面對任何新事物總抱持歸零心態,願意挹注時間重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是她放在心上的真知灼見,而活到老動到老則是她依循的生活方式。

「譬如現在餐廳都會使用 QR code 線上點餐,很多朋友都會拒絕,改用傳統菜單。」華萍姐說:「我告訴她們,這個掃碼點餐不難,只要多花一點時間去學習就可以。」保持年輕的心態,才會與這個時代接軌,而不是被時代淘汰。健康是本錢,年輕也是本錢,而運動則能帶來健康與年輕化的心態。

#追求健康而不是假裝健康

擁有豐碩公衛、醫學知識的華萍姐首先提到『健康餘命』的概念。她表示,衛福部統計處每年都會提出健康餘命、平均壽命數據:健康餘命是指在不需要依賴他人、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預期能存活的歲數,而平均壽命則是指實際上存活的歲數。

以西元 2023 年數據為例,台灣人的平均健康餘命為 72 歲,而平均壽命則為 80 歲,這意味著有 8 年的歲月,老者是臥病在床、或呈現長期失能需要照護的情境。最好的情境下,健康餘命與壽命應該越短越好,兩者之間差異越大,意味著需要照護、醫療資源就越多。

擁有一雙兒女的華萍姐說道,無論如何,都不想成為孩子們的負擔。「健康跟學習都一樣,你要從自身做起。」她說。

「看過的人越多,你就會知道很多人都是亞健康人士。」華萍姐解釋道:「就是外表看起來很 OK ,但可能已經有長期病症、或是慢性病問題、身心狀況不佳。」亞健康並非完全的健康,卻也不一定存在明顯的疾病症狀,外表或是檢查可能呈現一切正常,但人會感到身體不舒服、沒有精神,或是有其他症狀,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況,很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要促進健康要考慮很多事情,怎麼吃怎麼睡,生活有沒有目標或責任。」她說道:「運動很重要,但往往會被擺在最後才重視。」她舉自身作為例子,在還沒結婚之前,時常會抽空出外踏青登山。即使是在婚後撫養孩子的時候,也會多花一點時間走路......等等,讓自己多走動一些。她笑了笑說,每天都要走一萬五千步。

#跟著小言教練去跑步

還在學生時期,小言教練就開始路跑自主訓練,會協同爸媽陪騎腳踏車 (協助補水),陪著他完成每天的練跑訓練。華萍姐一周兩到三天會踏上車子,在晚間陪著他練跑,偶爾,小言教練完成訓練之後,改他踩上單車,陪著華萍姐跑最後的兩三公里。

起初,忙碌工作才下班的華萍姐也會心生疲憊,隨著日積月累下來,她發現體力不只更好了,運動過後的心情也更為爽朗。運動帶來的收穫不只是減重、健康而已,老花眼的視力也因為在運動後,於河邊看遠處和草坪,意外發現竟然不必戴眼鏡也能看得清晰!更多獲得的是與運動夥伴的情感連結,以及運動分泌的腦內啡與多巴胺,幫助提振精神與清晰思緒;對在醫院高張力的工作環境下,運動不只是最好的解壓方式,也是調劑生活的良方,即便沒有太多閒暇時間,也會盡可能抽空到外頭走一走、累積步數。

作為專業教練的郭治言,把這一品良方帶給家人,邀請家人參與運動。華萍姐也說,在她的觀察下,普遍大多數人都是傾向一塊投入運動,勝過於獨自一人運動。特別是對於中壯老年人口,他們會更注重團體氣氛與樂趣。

#來感受一下超慢跑體驗

7 月 5 日(六)上午九點,森林跑站超慢跑體驗課程,這是一堂輕鬆卻不簡單、快樂而不辛勞的運動體育課。

超慢跑適用於高齡、坐式生活、體能較差等族群,幫助提升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統及促進循環代謝,並保持關節肌肉量…..邀請你一塊參加。


📍2025/7/5 (六) 09:00-10:00 超慢跑體驗課程
✧ 體驗價:$300 / 人,兩人同行第2人$200
🧡可使用U-Sport運動抵用金 (請至門市現場報名)

🎁報名再加贈
足浴/寄物/盥洗/Inbody測量/Cafe手作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