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一點意象訓練,想像起床之後做準備,起跑點怎麼熱身,比賽過程中怎麼跑,以及想像自己過終點的樣子。」昇儒教練說道:「透過意象訓練去想像整個流程,心底會更安定。」
昇儒教練來了!迎向臺北馬拉松的道路上,教練是跑者最堅實的推手兼加油團。我們特地邀請了昇儒教練分享訓練、教戰守則,提醒各位在這個階段該做些甚麼,並為選手們加油打氣。
台北馬倒數一個月教戰守則:
裝備補給策略定好了沒
「你在前幾次長距離練跑,應該知道身體會在哪個時候無力了,這時候就要去吃補給,食物需要時間去消化,而不是等待真的無力感上來才去吃。」
剩下一個月就要迎向年底盛事,準備嘗試完成最後一次長距離課表,模擬比賽強度跑 34-36 公里。昇儒教練提醒,最後一個月,無論是補給品、裝備或是補給策略都應該定下來了。更甚者,要思索高溫備案、或是雨天備案等等。
「如果最後一個月還在煩惱吃甚麼膠、考慮甚麼裝備,你還需要花時間去磨合,太冒險了,在最後一個月你該試甚麼都試過了。」昇儒教練說道:「思考在哪幾個水站去吃補給,培養這個認知,這樣你就有一個大概的補給計劃。」教練提醒,最後一、兩次的長距離跑,不妨把裝備、補給都參照比賽模式擺放或使用。
昇儒教練會建議全程馬拉松跑者攜帶5-6包膠,主要使用5包,一包留做預備用。而半程馬拉松跑者則建議帶上1-2包膠,其中1包預備。「寧願多備,也不要少備,多一包膠以防萬一。」教練說明,如果少帶了補不夠,身體會被影響,心理也會亂想。
有點壓力是成功的養分
「最後一個月,你應該有大概推估的完賽時間。」昇儒教練說:「現在就是維持強度跟跑感,穩扎穩打。」
越靠近比賽,可能緊張感也越來越真實,但有一點壓力、有一點緊張是好的。昇儒教練表示,他習慣把壓力、緊張轉化為興奮感,因為過去幾個月認真地投入訓練,你才會緊張。緊張是成功的養分,太過放鬆不一定是好事。經過漫長的訓練,比賽只需要專注在執行你的配速計畫、補給策略,在腦海裡去想像自己跨過終點的模樣,給自己信心。
「想一下你比賽的過程,不要因為離目標很遠而沮喪,換一個角度去想,去享受比賽的努力過程。這才是比賽最重要的地方。」教練提醒,「把能做的,按部就班去做好。」無論最終成果如何,都應該欣然接受,如果表現不如預期,那就吸收經驗,讓它成為下一場需要加強的部分。
最後四周預備備
最後四週,你想好減量調整的安排了嗎?不同跑者擁有不同的身體素質,有些跑者容易恢復,有些跑者的恢復能力較差。在訓練過程中,跑者應該有自覺身體的恢復狀況如何。有些跑者需要兩週,有些跑者需要三週?
「我自己會排兩週的減量期,有些人則比較適合三週。」昇儒教練表示:「建議跟你的教練溝通討論,如果你需要三週的減量恢復,那就大膽地去減量,沒關係的,最後兩三週不管多做甚麼訓練,對你上場表現幫助不大。」
最後四週要做足的不只是恢復,也包含營養與顧慮健康。「最後四週其實很關鍵,不能受傷或是生病、感冒,否則就真的是前功盡棄。」昇儒教練說道:「我自己的經驗就是賽前練得很好,但最後幾週腳扭到,那比賽就很難有好的表現。」關鍵是,保持一切如常,不要嘗試新的東西或事物,一成不變的生活反而是最安全的做法。透過訓練的初期盡量大膽與多嘗試,隨著比賽越來越近,慢慢地趨向保守,不要讓新事物影響你的調整。
最後的一個月,轉涼的天氣特別要保重身體,在每次訓練後都要換上乾爽的服飾,加一件外套保暖。同時,在最後一個月吃得健康且營養,確保身體內的深層疲勞能趕緊恢復。昇儒教練特別提醒,健康是訓練之本,面對比賽保持正面,把腦海中擬定的意象訓練,用 42.195 公里去如實實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