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規劃智群班『秀姑巒溪國際泛舟鐵人三項競賽』跑旅的皓婷,揪眾十七位跑友一同趕赴花蓮參賽,交通有人罩、比賽玩得開心,美食也吃得盡興。作為此次規劃跑旅行程的主揪,皓婷把這份榮耀歸功給智群教練:「教練說他曾經參加過這場比賽,很有趣,所以我們就動起來了。」
皓婷笑說自己很有旅遊魂,也相當熱愛規劃活動行程。在大學就讀觀光科系的她,早已考取領隊與導遊兩張證照,雖然沒有邁向觀光旅行產業,但思維裡早已對安排觀光行程、推動觀光文化頗有洞見;更重要的是,她希冀把大夥們兜在一塊:「我們除了上課之外,其他晚上也會約跑步,有時候跟跑友相處的時間比跟同事更多。」
「跑旅是創造一個機會讓大家聚在一起,讓大家有機會深入認識彼此。」她說,一起訓練同甘共苦,不是,是共苦的跑友,在跑步之外也可以是相濡以沫的朋友。

#就為了好好地吃飯喝酒
「之前去烏來跑旅,大家跑完去吃飯,但因為有些人要負責開車,就沒辦法喝酒。」皓婷笑說:「所以乾脆叫一台巴士,載大家去跑步,跑完之後也可以喝酒吃飯,再慢慢搭車回來。」
當初,就是為了讓大家都能盡興地喝酒!

這個看似簡單的想法,卻成為了完整跑旅體驗的關鍵。隔年的秀姑巒溪國際泛舟鐵人三項競賽,皓婷開始主動規劃各種跑旅行程,包括:
- 賽事團體報名
- 交通車接駁安排
- 包棟住宿預訂
- 餐廳訂位服務
讓大夥都能安心順服地享受完整趟行程。皓婷說,規劃這一整個行程,除了有相關經驗之外,也希望能跟跑友們共度美好的假日。
「跑班朋友一起去跑旅的感覺,是跟旅行團很不一樣的。」皓婷說:「大家都是熟悉的朋友,所以不怕沒有話聊,可以從跑步聊到其他東西。而且因為負責跑旅細節的人大多都是無償的,所以大家都會互相尊重,就算有一點狀況也不會苛責。」
規劃跑旅活動是個『以終為始』的行程,要先確認在哪比賽、比甚麼,再以這個為圓心去展開其他細節──需要幾人座的巴士,住宿與餐飲的成本費用,總不能讓大家去到餐廳竟然撲空。皓婷分享道,為了保障跑班同學們的平安,她會格外做功課確認叫車巴士的安全。
除了交通、吃飯與住宿外,其他細節是關注於每個行程的時間,她會略為抓得寬鬆一些,讓大家的行程走得輕鬆、有餘裕。「我都會用我的時間做安排,因為我是最慢的,」她大笑:「所以我完賽了,整理一下也差不多可以跑下一個行程。」

每回規劃跑旅活動,對皓婷來說雖然並不困難,但是複雜。看著大夥滿足、歡笑的神情,總讓她非常開心。吃吃喝喝玩樂是一件事,團聚大家的心意才是她所想做的。
#跑步也是觀光的一種方式
不時會到海外旅遊的皓婷,總是不忘往行李放入跑衣跑鞋,參加智群班已有幾年的她,跑步不只是運動,也是生活調劑。而結合觀光風格的『往外跑』,則也讓她開拓了眼界。
「到國外都會開 Google 地圖,找當地比較適合跑步的地方,公園啊、田徑場之類的,」皓婷說:「大概六七點的時候去晨跑,幾乎沒甚麼人。」她笑說,透過在外國跑步去觀察當地的古蹟、建築、街景,甚至是人文風貌,其實還滿有趣的。
隻身在外跑步,她也不是這麼漫心隨意的,比較起其他各國,台灣的治安與安詳是非常令人讚嘆的。即使深夜在亮著燈光的公園跑步也很安全。「如果你要我換一個國家生活的話,我很難想像我在另外一個國家要在甚麼時間去跑。」她說。
「就算是在日本,我也是早上跑步。因為人在外地,語言也不是那麼通,真的發生甚麼事也很難解決。文化差異還是滿大的。」她說:「早上跑步沒有甚麼車,只有零星的人流,而且可以看得更清楚。」
在大學就讀觀光科系的皓婷表示,就讀觀光讓她更能深入認識台灣的在地文化,也讓她主動地參與台灣的文化活動、經濟產業,並讓她思索觀光產業結合民生、文化的可能性。

「學校剛好是客家文化相關的地區,就有企劃去學習怎麼採茶、烘茶,去採訪採茶人。我打電話過去問,看能不能跟他們一起去採茶,採訪他們。」她說:「那時候就覺得做得蠻快樂的,好像學到了很多我平常根本用不到的東西,但是,這是我一個人生上不同的體驗,也讓我了解台灣文化有不同的樣貌。」她舉例,包含媽祖遶境進香也是如此。
踏入職場成為跑者之後,雖然沒有太多接觸文化活動的時間,但皓婷仍對文化活動、文創商業結合心心念念,抱有一分期待。後續希望有機會試著做不以賽事為目標,放大跑旅的視野,移地訓練的同時放慢腳步體驗不同的人事時地物。
「跑步也是一種觀光的方式。」她笑說,「最重要的還是,大家能好好地吃飯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