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的早晨,精神抖擻的欣美會細心地繫上鞋帶,出門前往大安森林公園。她加入假日晨跑班已經一年多,是假日晨跑班的常駐學員,她笑說:「有時候,平日晚上還會加班,早上就是我的時間。」儘管不是最快的跑者,也不是班上最出色的學員,但她積極上課、少有缺課的全勤態度,獲得教練們的肯定與支持。

在 2024 年年初才加入森跑訓練班的欣美,至今有十年的跑步資歷,包含臺北馬拉松、萬金石馬拉松,現已停辦的太魯閣馬拉松,都在她的參賽清單裡。

而談起當初開始跑步的原因,欣美噗哧一聲地說:「因為我的機車壞掉了。」

因為上了回收車讓我決定上課

「我的機車壞掉了,然後我就拿腳踏車當代步工具,有一天騎一騎來到大安森林公園,就想說以後來這邊騎車好了,當運動。」她接續說道:「後來有一天早上我看到一群人在這邊跑步,我就想說那我也來跑跑看好了。」

學生時期的欣美體力不差,所以想慢跑應該也沒甚麼問題。「剛開始跑步多少是希望減肥啦。」她說:「結果才跑一百公尺我就不行了,我想說怎麼體力差到這樣子。第二天我就不服氣,我又繼續來跑,然後我幾乎每天都來這邊跑步。」

用著土法煉鋼的堆跑量方式,從一開始 500 公尺到能跑完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圈,後來也參加 10 公里的路跑賽。

隨著跑步里程逐漸累積,欣美也陸續完成許多路跑賽事,儘管不知道訓練週期、不懂甚麼是間歇訓練,但光是全台跑透透、周間自己慢跑的努力,就讓她很有收穫,也累積不少賽事體驗。

 

在前年(2023)她報名參加臺北馬拉松半程項目,也許是身體狀態很差,或是有一些狀況,那天她跑得很差。

「我才跑到仁愛路那邊,跑得很累,腳感覺不太舒服,很想要棄賽,最後我就被載上回收車。」欣美說:「被回收那天也很好笑,上了回收車之後,車子上是滿的,但車子沒有直接開回去,沿著賽事路線開,讓我們在車上待一個小時。我覺得很汙辱人捏,沒辦法跑完就算了,還讓我們這些穿著短袖短褲的跑者在車上吹冷氣。」說的時候,欣美也露出詼諧的笑容。

臺北馬落幕之後,她一樣在大安森林公園跑步,當時已經報名了萬金石馬拉松,心底多半忐忑。她看見森跑的廣告有一堂週六晨跑班,不加思索就決定報名了。那是她第一次參與團體活動的跑班課程。

 

訓練當然要盡量全勤

這一年多以來的晨跑班,欣美除了幾次出遊、有特殊的安排外,上課幾乎全勤。

她表示,第一次參加跑班因為膝蓋留有舊傷、肌肉沾黏,本來打算上完一期就說掰掰,沒想到了最後一堂課之後,腳傷恢復得不錯,體能似乎也更好,於是就一期接著一期報名下去。

專業指導創造突破

2023 年臺北半程馬拉松被回收的欣美,經過一年的晨跑班洗禮,昇儒教練與沈泥助教帶給她許多跑步的技巧與知識

儘管在課堂上話不多,卻默默地接受了所有的訓練,在隔年 2024 年臺北半馬,以 2 小時 05 分的成績跨過終點,那是她半馬最好的成績。

「我之前半馬頂多就是跑到兩小時十幾分,真的是有訓練有差,」欣美喜悅地分享道:「這次是我從開始跑步以來最好的成績,而且這一個臺北馬,我真的是很有自信地在跑。」

迎向今年的萬金石馬拉松,三次跑萬金石的經驗裡,第一次是跑短距離挑戰馬,第二次挑戰全馬在跨過 21 公里之後被回收車攔截,而今年的萬金石馬拉松終於以 4 小時 48 分完賽,跨過終點的甜美滋味,足以抵銷過去一年多來訓練的辛苦。

克服爬坡恐懼

她也分享道,在上課中有一堂是在劍南路練跑坡,以往討厭跑山路的她,遇到坡就會乾脆用走的。

歷經訓練之後,不只能順利地跑山路,在去年的港務盃花蓮鯉魚潭環潭路跑賽,面對接連上下坡的路線也全程跑完。

「教練說再慢都沒有關係,盡量維持跑姿跑上去,不要停下來走路。」欣美說,順利完成接連陡坡的比賽,讓她印象深刻也聚集許多信心。

團體訓練帶來的改變

過去一直都是自己默默訓練的欣美,在跑班有一群夥伴一塊訓練,也讓她心態更為積極,後續幾場賽事也報名了。

現在的她,即使出國去日本玩也會一大早起床去跑步,拿著地圖跟手機就出門晨跑。

「一開始我跑步就是為了減肥、更健康。」欣美笑著:「現在除了跑步之外,也會固定去健身房訓練。很多新聞都會講肌少症,我想說我有跑步、也有重訓,對身體比較好。」

保持運動是對抗肌少症的最好方法。她希望自己未來老了,不用坐在輪椅上被推出去曬太陽,造成社會負擔。

 

跑齡總有十年的欣美,在近一年半才加入跑班訓練,雖然很可惜沒能早點加入跑班,但運動是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開始了,健康與自信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