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我都會移地訓練,主要選擇高海拔的平原(註一),但因為疫情前兩年都留在台灣,在台灣高山中尋找類似高原的路線(註二)。留在台灣好處是回家很方便,但也導致許多選手時常因故下山中斷訓練,不敢輕易地論斷這樣就會影響訓練,畢竟台灣的長跑選手並非職業化,生活中也不只有跑步。而有些縣市的田徑選拔賽、縣市運動會也會放在台灣天氣最炎熱的七八月,雖然無法理解為何如此安排,選手也就只能依順著賽事進行下山做準備,賽事結束後再上山繼續訓練。

在去年其實就有機會到 易居職業馬拉松俱樂部 加入培訓的計畫中,但因為疫情的緣故所以放棄參加的機會,而去年香港選手 黃尹雋 前往俱樂部測試訓練並加入俱樂部,短短一年時間,今年六月在美國「Rock N Roll」半程馬拉松聖地牙哥分站,以1小時04分56秒刷新香港半程馬拉松紀錄。隔月七月在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參加10公里組,以29分27秒再度刷新香港10公里路跑記錄。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WongWanChun ♒️ 黃尹雋(@wanchunchun)分享的貼文

去年他飛到上海只隔離兩週,今年因我要去雲南玉溪參加培訓,在成都隔離兩週時間,轉移到玉溪還要再隔離一週,總共需要隔離了三週的時間。雖然知道要隔離21天如此漫長的時間,心中充滿猶豫與困惑是否要做這項投資,但想想去年就是因擔心隔離的問題而卻步了,如今想來真覺得自己當初太過軟弱。今年同樣疫情影響,但我想香港的選手已經做了 “凡事只有想不想要“ 的最佳示範,所以我也不在猶豫,抓到些微疫情空檔的就前往大陸。

當時能夠進大陸的機場有北京、上海、廈門、成都、澳門,依照五月的情況與地理位置,最後選擇由成都機場落地。這邊要特別感謝台商太太義工群,義務在微信中傳遞資訊並有效率的分類,內心除了感動還覺得震驚,居然有一群義工在默默的付出整理相關資訊,更新速度與資訊正確度絲毫不馬乎,而且還有漂亮清楚的圖表,並且關心與安撫往返大陸、台灣大家焦躁不安的心。從事過義工服務的人都能了解,工作量與複雜度增加容易影響服務的心情,但台商太太的義工們的回答總是充滿溫暖與體諒,讓我由衷感到欽佩。而出發前兩天剛好遇到政策改變,需要48小時兩次PCR檢測報告,還沒上場預算就先多花三千元台幣,不免心驚,也可能是在台灣自己花費過檢測費用,在大陸核酸檢測免費時,隊友都說我做核酸是最勤勞的(笑)。

五月三十日飛往成都,接下來隔離飯店就是開盲盒時間,隔離飯店在落地後由當地分配,有人住很好、有人住的很差,完全憑運氣。搭上前往隔離飯店巴士,才知道成都隔離場所都已經客滿,要前往隔壁的眉山市的一間中醫醫院進行隔離,剛開始同班機人都覺得運氣太差,居然在醫院中隔離14天(實際隔離了15天,因為隔離第一天有人驗出陽性,隔離時間重算。),但過了幾天後才發現在醫院中隔離是算隔離環境中算是很適合的,因為病房空間碩大、中央空調分離、可調式人體工學病床。雖然每天都有人在窗戶邊大喊:「我要出去!」,但兒童節送玩具、端午節送香包,而且外賣餐點、修電視、修熱水有求必應,大家都是算是愉快地離開,而工作人員也是超過兩週時間無法回家,但對我們服務、態度極佳,也讓我特別意外,時常想想自己如果是這些工作人員,能心平氣和地去完成平時工作以外的要求嗎?

但到玉溪再隔離一週就沒這樣好的服務品質,除了三餐與核酸檢測外,平時不回覆隔離群組訊息,有事自己打電話給工作人員,唯一好處可能晚上房間內自拍還滿好看的(笑)。

隔離期間不多敘述,剛開始前三天還覺得很快活,為準備來大陸防了好幾週時間,終於可以偷閒看看電影、看看書,而一週後自己如同動物園中的老虎,大多數的時間就是開著一席app聽演講,然後在房間內來回踱步。

註一:高原訓練原理

註二:台灣高地訓練

其他補充:台灣高地訓練基地建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