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一天 24小時都可以跑,但很多時候都需要顧及家庭生活、工作及個人生活,也要有充足的睡眠。要維持長期的運動訓練,保持一致性相當重要,還真的不是說想跑就能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抓出一兩個小時持續訓練就變得非常重要。

根據非主流的調查,台灣跑者多半是清晨以及傍晚兩個時段練跑,大概是四點到六點晨跑,以及六到九點的夜跑為主。如果進入到馬拉松賽季,甚至是早晚都各跑一次。

 

排除掉每個人的習慣作息,這裡延伸的問題是,你覺得晨跑比較好,還是夜跑比較好?

 

晨跑:符合比賽作息

支持晨跑的人深知『一日之計在於晨』的道理。從夜裡醒來,太陽還沒升起,從容出門,享受屋外的一切寂靜。

一大早完成當日的訓練之後,心裡會很踏實,新的一天即將開始,晨跑為這天增添了充實和完整感,精神也更好;路跑比賽通常在清晨開始,因為如此,透過長時間的晨跑習慣,晨跑者能夠迅速進入比賽狀態,而不是陷入難以起床的掙扎跟渴望回到被窩的慾望。

但晨跑也不是每個人都愛,早起時刻即使意識清醒了,身體還沒醒,肌肉需要更長的暖機時間,開跑時身體熱不開,甚至不容易跑到訓練秒數。除此之外,晨跑的流程通常是先外出跑步,回家沐浴後再出門上班,與夜跑不同,夜跑者通常是在下班後直接前往田徑場。

 

早上適合跑甚麼?

對大部分人來說,晨跑很適合用來輕鬆跑、恢復跑或是長距離跑,次中強度的練跑,暖機時間太長對晨跑相對不太有利。譬如參加 6 點起跑的馬拉松賽,你可以 4 點起床逐步準備,但於平常的晨跑,很難常態執行。

 

成為晨跑者

🔸提早入睡
🔸前一晚準備晨跑的衣服與裝備
🔸醒來之後多喝一些水
🔸維持一週三天的習慣
🔸是生活型態的改變

 

夜跑:訓練效益更好

從早上工作、午餐到傍晚,經歷過一天的生活,血液早已充滿肌肉,關節腔裡滿滿滑囊液,你只需要換上裝備,稍加暖身很快就能在田徑場上盡情奔馳。隨著身體暖開與隊友們一起努力跑進應有的秒數,會感受到訓練的成就感。

是的,你可能很支持晨跑,但就訓練效果來說,晚上可能更為理想

不同於晨跑進進出出的行程,夜跑更像是你下班中途的一個 Me time 行程,那短短的 30 分鐘到 2 小時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在背包裡裝入跑鞋、跑衣跑褲,練跑前一小時簡單地補充一些小食,就能在夜晚的跑步訓練中找到樂趣。對許多夜跑族而言,夜跑似乎更能有效運動時間,會把與家人、同事的聚餐擺在輕鬆日的傍晚 (即使不跑也不會有罪惡感的那種,根本時間管理大師😎) 。

 

但是夜跑也不是只有優點而沒有缺點,許多人在夜晚跑完強度課表之後,可能會受到交感神經影響而影響睡眠品質。嚴重一點的人可能整個晚上都無法好好休息。或許夜跑會把訓練做滿做足,但無法有效恢復反而會影響訓練效果,讓身體更加疲憊。

 

成為夜跑者

🔸準時或早點下班
🔸前一晚準備隔天的衣服裝備
🔸訓練前稍微進食(大約6-7分飽),多喝一些水
🔸熱身時間比晨跑者更短一點
🔸注意後續的睡眠狀況

 

 

 

兩全其美的方式

無論是晨跑或夜跑者,大多會遵守一個做法:在平日夜晚練強度課表,在週末早上跑長距離課表。這提醒我們,無論是晨跑或夜跑都可以稍做取捨而得到兩全其美的作法。

 

一週安排兩天到三天的晨跑 (包含週末早上的長距離) ,同時也在平日夜晚安排兩到三次的強度課表。譬如是週一三六的晨跑 (週六是長課),而同時搭配週二及週四的強度訓練,而週五及週日則能機動性地安排休息或是輕鬆跑。遵守幾個規則是,強度訓練的隔天盡可能是恢復跑或輕鬆跑,而在長距離跑課表的前一天考慮多一點休息。

 

訓練是要能維持一致性,前提是 訓練計劃有效,同時符合個人的生活習慣。無論是晨跑、夜跑的擁護者,不一定只能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選擇一套能讓你生活起來毫無顧忌,也能陪伴家人、朋友,同時又不影響工作與睡眠效率的方式,才是兼顧現代生活、工作與訓練三者平衡的要求。

 

那麼,哪一種跑步作息比較適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