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後訓練的重點轉移到半馬的項目,原因是:全馬的休息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選擇對身體負荷相對沒那麼大的半馬,另外明年適逢世大運年,剛好可以跟許多要拚的大學生們互相刺激一下,挑戰一下5年前的個人最佳1小時07分58秒,與下一屆達標時間僅慢1秒。

當時間正式進入11月初,發現論文進度卡關後的焦慮,出現一些比較負面的心態,常常會覺得進度與規劃沒有一致,時間安排變得挖東牆補西牆,而疏忽了訓練的完整性與肌肉的放鬆,比較明顯的問題是出現疲勞累積性的問題,左腳的跟腱過度緊繃,影響了訓練的質跟量與規律性,所以在臺北馬拉松前心裡都沒有個底,與教練討論後的策略是:前面先跟住領先集團,如果沒辦法就退下來,帶大二的學弟拚70分內。

而當天的狀況,第一公里以3:12通過,四肢有乳酸開始快速堆積的酸感,過往的經驗告訴我,繼續下去將會無法維持到終點,因為可能已經進到乳酸閾值以上的配速,我漸漸降下來,回過頭確認學弟的位置後,改變策略成為70分的配速列車,隨後進入中山橋路段後(約11.7K),全馬與半馬人潮合流,必須要很專注的閃避,才能盡量降低減速的時間,直到進入北安路後,人潮逐漸分散,才可以專心回體感上面,不過此時開始因為疲勞掉速,最後只以1:10:19秒完成,有點可惜沒有跑進70分內,但也是近年來的半馬最佳成績。

回顧下半年參加的兩場賽事:全運會與臺北馬拉松,通過完整的備賽紀錄,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缺失,在明年的賽事去解決,完成最佳的突破。

 

全運會
男子組 馬拉松 DNF
臺北馬拉松

半程馬拉松 男子組 1:10:19 第十名